秦朝(公元前221年—前206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其命名文化既继承了战国时期秦国的传统,又受到法家思想和中央集权体制的影响。以下是关于秦朝孩子起名的一些特点和常见方式

江湖网 23 0

姓氏与氏的区分

  1. 姓与氏的结合
    秦人的姓氏制度延续了周代传统,但相对简化。

    • :源于远古部落,如“嬴”(秦国王室的姓)。
    • :由封地、官职或祖先谥号演变而来,如“赵”(秦始皇家族的氏,因祖先造父受封于赵城)、“吕”等。
    • 普通人:可能仅有名而无姓,或以职业、居住地为代称(如“张”最初指弓弩手)。
  2. 姓氏合一趋势
    秦朝时,姓氏逐渐融合(汉代后完全合并),但贵族仍保留“氏”作为身份标志。

    • 秦始皇名嬴政(姓嬴,氏赵),称“吕政”或“秦王政”;
    • 贵族子弟如扶苏(秦始皇长子,名扶苏,氏赵)。

名字的特点

  1. 单字名为主
    秦朝人名多为单字,简洁有力,如:

    • (秦始皇名)、扶苏(长子)、胡亥(第十八子)、子婴(末代君主)。
    • 普通人名如“甲”“乙”等(类似后世“铁柱”“狗剩”的俗名)。
  2. 自然与象征意义
    名字常与自然物、器物或祥瑞相关,寄托期望:

    • 扶苏:源自“扶胥”,一种高大树木,象征茁壮成长;
    • 胡亥:“胡”可能指北方匈奴(暗含开疆拓土之意);
    • 子婴:“婴”即婴儿,或寓意“新生”。
  3. 法家思想影响
    秦朝推崇法家,名字可能体现对秩序、力量的追求:

    • (光明,如秦昭襄王)、(武力)、(安定)等字常见。
  4. 避讳与禁忌

    • 避皇帝名讳:如“政”字可能被替代为同义字(但秦朝避讳制度尚不严格)。
    • 忌讳不雅字:少用凶恶、卑贱之字。

命名方式

  1. 以身份或排行命名

    • 贵族子弟常用“子”“孟”“仲”等表示排行,如“子婴”(幼子)。
    • 普通人可能用“伯”“叔”等称呼(如“陈叔”)。
  2. 以出生地或特征命名

    • 如“赵高”中的“高”或与其出身(赵国贵族后裔)相关;
    • 普通人可能用“黑”“丑”等特征字(如“刘黑”),但秦朝此类记载较少。
  3. 祥瑞或祈福命名

    如“昌”(兴盛)、“吉”(吉祥)、“宁”(安宁)等字,反映对国运或个人的期望。


特殊案例

  1. 皇室与贵族

    • 秦始皇家族:嬴政扶苏胡亥子婴
    • 名臣:蒙恬(“恬”意为安静、平和,与其沉稳性格呼应)、李斯(“斯”或含“此”意,暗指时代使命)。
  2. 平民与士兵

    • 秦军士卒多无详细记载,可能以“甲”“乙”或数字命名(如“王五”);
    • 普通人名如“陈馀”(“馀”通“余”,或为谦称)。

注意事项

  1. 史料限制
    秦朝仅存15年,直接记载极少,命名习惯多参考战国秦国(如《史记》中的秦王室姓名)。
  2. 与后世差异
    汉代后双字名增多(如“刘彻”),且“字”与“名”配套使用,但秦朝尚未流行。

标签: #中央集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