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门
出自北门,忧心殷殷。终窭且贫,莫知我艰。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王事适我,政事一埤益我。我入自外,室人交遍谪我。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王事敦我,政事一埤遗我。我入自外,室人交遍摧我。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适: 之。适我::之我。政事:日常行政事务、公事、公家的事。一,都、一并、完全。埤(pí皮)益:增加、堆积。
室人交徧讁我: 室人,家里人。徧:同遍。交徧,交替、轮流,每个人都来一次。讁,读音(zhé哲),谴责、埋怨、数落。
带有北门的成语
北门管钥 犹北门之管。
北门南牙 北门:指羽林诸将;南牙:指宰相。
指文武重臣。
北门锁钥 原指北城门上的锁和钥匙。
后借指北方的军事要地。
资治通鉴中的成语含义
北门南牙 北门:指羽林诸将;南牙:指宰相。指文武重臣。
冰山难靠 比喻不能长久的权势,难于依靠。
不齿于人 指被人看不起。
不露声色 声:说话的声音;色:脸上的表情。心里的打算不在说话和脸色上显露出来。
赤心报国 赤:火红色,比喻真纯;赤心:忠心;报国:为国家效劳。旧指为帝王尽忠效劳。现亦形容赤胆忠心,为国效力。
大有人在 形容某一种人为数不少。
大有作为 作为:做出成绩。能够极大地发挥作用,作一番贡献。
耳闻目睹 闻:听见;睹:看见。亲耳听到,亲眼看见。
膏梁子弟 旧时指官僚、地主、有钱人家的子弟。
公门桃李 公:对人的尊称。尊称某人引进的后辈、栽培的学生。
佳儿佳妇 指好儿子,好媳妇。
坚定不移 稳定坚强,毫不动摇。
阶前万里 远在万里之外,犹如近在眼前。比喻相隔虽远,却象在眼前一样。
鸠集凤池 比喻庸才居要位。
鸠形鹄面 形容身体消瘦,面容憔悴。
口蜜腹剑 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
老奸巨滑 形容世故深而手段极其奸诈狡猾的人。
六街三市 六街:唐代长安城中的六条大街;市:古代称早晨、中午、傍晚为三时之市。泛指大街小巷。
目击耳闻 亲眼看到,亲耳听到。
鸟面鹄形 形容由于饥饿而身体软弱,面容枯瘦。
排山倒海 推开高山,翻倒大海。形容力量强盛,声势浩大。
剖腹藏珠 破开肚子把珍珠藏进去。比喻为物伤身,轻重颠倒。
轻虑浅谋 考虑不全面,计划不周密。
请君入瓮 瓮:一种陶制的盛器。比喻用某人整治别人的办法来整治他自己。
人才辈出 辈出:一批一批地出现。形容有才能的人不断涌现。
身先士卒 作战时将领亲自带头,冲在士兵前面。现在也用来比喻领导带头,走在群众前面。
丝恩发怨 丝、发:形容细小。形容极细小的恩怨。
望风而逃 远远望见对方的气势很盛,就吓得逃跑了。形容十分怯敌。
为所欲为 为:做。本指做自己想做的事。后指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压良为贱 旧指强买平民女子为奴婢。
严阵以待 指做好充分战斗准备,等待着敌人。
眼中有铁 比喻军容整肃。
仰屋窃叹 窃:私自。仰望屋顶,私自叹息。形容处于困境,无可奈何。
颐指气使 颐指:动下巴示意,指挥别人;气使:用神情气色支使人。不说话而用面部表示表情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指挥别人的傲慢态度。
铸成大错 铸:铸造,把金属熔化后倒入模具内制成器物;错:错误。指造成严重的错误。
白面儒生 犹白面书生。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亦泛指读书人。
百废俱举 指一切废置的事都兴办起来。同“百废俱兴”。
边尘不惊 比喻边境安定无战事。
表里相依 指关系密切,互相依存。
沉毅寡言 沉毅:深沉宁静。深沉文静,不爱多说话。
出奇取胜 出奇兵战胜敌人。比喻用对方意料不到的方法取得胜利。
重足累息 指畏惧之甚。
椎锋陷阵 犹冲锋陷阵。
椎肤剥体 形容残酷搜刮。同“椎肤剥髓”。
椎锋陷陈 犹冲锋陷阵。形容作战勇猛。
敦默寡言 稳重而少言语。
顿纲振纪 整顿朝纲,重振法纪。
腹心之患 比喻严重的祸患。
富室大家 泛称广有资财的大户人家。
高下在口 犹言信口雌黄。
根结盘固 比喻关系错综牢固。
根据盘互 指把持据守,互相勾结。同“根据槃互”。
谁知道《北门》的意思
北门释义:1.北向的门。《诗·邶风·北门》:“出自北门,忧心殷殷。终窭且贫,莫知我艰。”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下:“阿师当向北门出入,南衙宰相往来,勿犯也。”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一章:“ 延安 北门外, 王家坪 村边,站着许多威严的哨兵。”2.喻指北部边防要地。《隋书·贺娄子干传》:“自公守北门,风尘不警。 突厥 所献,还以赐公。” 唐 翁绶 《雨雪曲》:“一自塞垣无 李 蔡 ,何人为解北门忧。” 明 何景明 《点兵行》:“边头城堑谁营屯,遂使犬羊窥北门。”3. 唐 宋 学士院在禁中北门,因以为学士院的代称。 宋 苏轼 《上清储祥宫碑》:“臣以书命,待罪北门。记事之成,职也,然臣愚,不知宫之所以废兴,与凡材用之所从出,敢昧死请。” 宋 岳珂 《桯史·叶少蕴内制》:“ 石林 叶少蕴 在北门,微闻当遂使为相,惧当视草,不能自免,出语沮之。”4.指翰林学士。 明 陈皋谟 《环县城远眺》诗:“经略久寒 西夏 胆,安危深仗北门才。”参见“ 北门学士 ”。5.指 唐 代禁军的北衙。《新唐书·兵志》:“及 贞观 初, 太宗 择善射者百人,为二番於北门长上,曰‘百骑’,以从田猎。”“北门”之名由此。《资治通鉴·唐中宗神龙元年》:“今天诱其衷,北门、南牙,同心协力,以诛凶竖,复 李氏 社稷,愿殿下蹔至 玄武门 以副众望。” 胡三省 注:“南牙谓宰相,北门谓羽林诸将。”6.《诗·邶风》篇名。序谓“《北门》,刺士不得志也”。后因用以喻士之不遇。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李弘度 常叹不被遇……曰:‘《北门》之叹,久已上闻。穷猿奔林,岂暇择木!’” 唐 李白 《宣城送刘副使入秦》诗:“斗酒满四筵,歌啸 宛溪 湄。君携 东山 妓,我咏《北门》诗。” 明 陈宗之 《汉道》诗:“宁无《北门》叹,要自秉固穷。”7.复姓。《左传》有 北门驷 ,《尸子》有 北门子 ,《庄子》有 北门成 。见《通志·氏族三》。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