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法学家协会规定定每年4月22日是世界法律日协会会员每年召开一次地区论坛、每两年召开一次大会,共同探讨法律界各个领域所取得的成绩·通过采取发行刊物及举办会议的形式,协会提供法律领域发展的最新动态,并积极解决阻碍民主、和平发展的问题。
我国的国家法日是哪一天
中国的“宪法日”是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每年12月4日为国家宪法日。那么为什么确定这一天为“宪法日”,这是因为中国的现行宪法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而现行的《宪法》又是在1982年12月4日正式实施,所以将这一日定为“宪法日”。
中国土地法法颁布的历程
土地是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源泉,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载体。然而土地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使得我们必须在法律范畴对其做出合理且强制性的管理,因而,建立健全合理的土地资源管理方式和机制十分必要,《土地管理法》应运而生。可以说,《土地管理法》能够优化土地资源配置,防止土地资源利用不当,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未来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中国土地管理法的变迁史。
《土地管理法》的产生
80年代初期,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建设占用土地的规模迅速扩大,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然而,我国城市土地管理机构不健全,没有形成完整的管理体系,造成土地权属混乱,纠纷频繁,城乡非农业建设乱占滥用土地以及土地浪费等问题已相当严重,耕地锐减。若不有所作为,国家的长远发展无从谈起。
?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1988年4月1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顺应此形势,1986年6月25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并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87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颁布的第一部关于土地资源管理、全面调整土地关系的法律,它的颁布是我国土地管理工作的重大转折和管理体制的根本性改革,标志着我国土地管理工作开始纳入依法管理的轨道。
《土地管理法》的修订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法律的制定也不能一成不变。因此,为了适应土地管理、社会背景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我国的《土地管理法》经历了一系列的修订
《土地管理法》的第一次修订是在1988年,完善了土地管理制度,提高了土地使用的效率。该次修订的一大改变在于对土地有偿使用已问题的阐述,更加适应了市场经济的发展。这次修订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深刻践行了从实际出发、大胆改革的原则。
就在10年后,《土地管理法》迎来了第二次修订。20世纪90年代末期,我国耕地保护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开发区热、房地产热导致耕地面积锐减,人地矛盾日益尖锐,1988年修改的《土地管理法》已经明显不能适应加强土地管理。1998年8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修订并通过的《土地管理法》于1999年1月1日施行。在这个文件中,中央提出了一系列加强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的措施,决定在冻结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的同时,完成《土地管理法》的修订工作,同时也提出了修订《土地管理法》的重要原则。
2004年,《土地管理法》进行了第三次修订,进一步明确征地制度内涵。8月28日,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对《土地管理法》作出修改,一是将《土地管理法》第二条第四款修改为“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二是将其他条款中的“征用”修改为“征收”。
2012年12月土地管理法进行了第四次修订,规定补偿金不落实不得征地。2012年12月土地管理法修订主要修改第47条,征地补偿拟删除“30倍上限”,明确公平补偿的基本原则,补偿金不落实不得征地,同时增加社会保障补偿的具体内容。
《土地管理法》的未来
《土地管理法》对我国土地法律制度的完善和土地市场的发育成长起到了基本保障作用。我国的土地管理事业能够从无到有、不断变革,以后也将继续充实。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法律,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法律的修改和完善是不能回避的。只有从现实出发,从市场出发,积极地推进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不断完善《土地管理法》,才能保证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21年法律宣传日是第几个周年
2021年是第几个法制宣传日:第20周年。
200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将我国现行宪法实施日12月4日,作为每年的全国法制宣传日。在这一天中,部分民众可进法院参观。从1986年至2000年,全国实施了三个五年普法规划,“六五”普法在全国普遍展开。2001年12月4日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法制宣传日,将宪法实施日定为法制宣传日,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