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冬季的大节日。
冬至的来历可以追溯到汉代,盛行于唐宋时期。古人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人们的福气。在汉朝时期,称冬至为“冬节”,官府要在这一天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并且要放假过节,这可能是我国最早的法定节假日了1。 冬至习俗因地域不同而存在着差异,南方地区有冬至祭祖、宴饮的习俗,北方地区则有吃饺子的习俗2。
冬至由来和传说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
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
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
冬至的形成
冬至,又称日短至、冬节、亚岁,在我国现行的农历24节气中,是第22个节气。在古代,冬至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节日,被列为“四时八节”之一。
那么,冬至为什么这么重要?又是怎么来的呢?
源自于干支历
说起冬至的来历,离不开24节气的划分。
上古时期,人们以北斗七星为参照,把斗柄自东向西旋转一周,计算为一年,并结合十天干十二地支,将一年划分为24个节点,以此来反应“时候、气候、物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这种纪年方式,被称为干支纪年。而这24个节点,便是24节气。
由此,冬至也就产生了。
冬至的由来和故事
冬至节气逢年过节来源于汉朝,盛于唐宋,相沿迄今。《清嘉录》乃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说明古代人对冬至节气十分重视。大家觉得冬至节气是阳阴二气的当然转换,是老天爷赏赐的福分。
汉代以冬至节气为“冬节”,官衙要举办庆贺典礼称之为“贺冬”,常规放假了。
《后汉书》中有那样的记述:“冬至节气前后左右,谦谦君子栖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然后方便。”
因此 这一天朝庭左右要放假了歇息,部队随时待命,战争诗闭关修行,商旅服务暂停营业,亲朋好友各以特色美食所赠,互相拜会,欢乐地过一个“栖身静体”的传统节日。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