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和岐的区别
一、意义不同
1、歧,形容词可以解释为从止,从支,支亦声;名词可以解释为路旁一歧东上,亦指走入歧路等。
2、岐,形声,字从山从支,支亦声。“支”意为“分叉”。“山”与“支”联合起来表示“大山上分布着几座叉开去的小山”、“像植物本体上长出分枝那样的山形”、“像树木枝条那样的山地”。本义:群山中大山周围形状相当于树木枝条那样的山地。
二、用法不同
1、岐
岐qí〈形〉通“崎”,崎岖
汝阴太守曹武,思所以获免,阴蒙避回,岐岖自列。——陆机《谢平原内史表》
岐qí〈动〉通“企”。踮起脚跟
诞实匍匐,克岐克嶷。——《诗·大雅·生民》
2、歧
歧〈形〉 qí
(1) 形声。从止,从支,支亦声。“止”同“之”,为“走”义。“支”意为“分叉”。“止”与“支”联合起来表示“走叉道”。本义:走叉道,走岔路。说明:“歧”常与“路”字合为词组“歧路”,意为“(走)岔路”。
(2) 叉开,事物错出
无为在歧路。-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多歧路。-唐·李白《行路难》
(3) 又如:歧歧(禽鸟举翅飞行的样子);歧旨(歧义);歧言(指离别之言);歧意(二心)
(4) 不同,不一致,有差别。如:歧杂(错杂;纷乱);歧趋(不同的趋向)
(5) 聪颖。如:歧嶷(谓幼年聪慧);歧秀(聪慧出众)。
歧〈名〉 qí
(1)岔路
路旁一歧东上。-《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2)亦指走入歧路。
大道以多歧亡羊。-《列子·说符》
(3)又如:歧旁(旁出的岔路);歧道(歧路,岔路);歧阻(道路阻塞)。
(4)指正式或正当途径以外的其他途径。如:歧差(差误);歧误(差错,错误)。
三、笔画数部首不同
1、岐
笔画数:7,部首:山
2、歧
笔画数:8,部首:止
岐与歧的读音
分别为qí和qí。
因为岐和歧都是汉字的不同表现形式,读音相同,都是qí。
在古代经文和文学作品中,常以岐与歧来形容两种不同的路线或取舍,意义相近,但用法不同。
岐指的是多个路线交汇的地方,也可以指分叉出去的路线;而歧则指的是岐路之后的支路,或者是不太明确的路线。
由此可知,岐和歧在汉字表达中,有细微的区别,但发音相同。
岐有几笔
“岐” 字共有 7 画,笔画顺序为: 竖、竖折/竖弯、竖、横、竖、横撇/横钩、捺
“岐”,普通话读音为qí,最早见于说文时代。“岐”的基本含义为山名,在中国陕西省;引申含义为指中医的医术;同“歧”。
在日常使用中,“岐”也常做形容词,通“崎” ,表示崎岖。
“岐”,初见于《说文》时代,“岐”字简体版的楷书从说文演变而来。
这个岐字,代表什么意思
看意思是指坡陡。这个说法厦门kia阳去,泉州、潮州阳上。有人写成“徛”,这是表示站立的那个字,但坡陡kia与站立khia声母不一样。也可以写成“崎”,《集韵》上声巨绮切,“巋崎,山貌”,巋崎即山势险峻。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