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冠:指男子20岁, 也称加冠。
古代男子,年至二十,便要在宗庙中行加冠的礼数。冠礼由父亲主持,并由指定的贵宾为行冠礼的青年加冠三次,分别代表拥有治人、为国效力、参加祭祀的权力。加冠后,由贵宾向冠者宣读祝辞,并赐上一个与俊士德行相当的美“字”,使他成为受人尊敬的贵族。古时候,不论男女都要蓄留长发的,等他们长到一定的年龄,要为他们举行一次“成人礼”的仪式。男行冠礼,就是把头发盘成发髻,谓之“结发”,然后再戴上帽子,在《说文》里:冠,弁冕之总名也。谓之成人。在《礼记·曲礼上》记有:男子二十冠而字。意思是,举行冠礼,并赐以字。冠岁,意思就是男子二十岁了,说明他刚刚到了成人年龄,二十岁也称“弱冠之年”。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指代成年。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地帽子。“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子。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不能用于女子。
弱冠是指多少岁
弱冠是指年龄为20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把20岁称为"弱冠之年"。"弱冠"一词源于古代儒家思想中的年龄分期观念,意味着一个人已经进入成年,并且达到了年轻成年人的阶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20岁标志着一个人正式步入成年,具备更多的责任和义务。中国古代有一种仪式叫做"冠礼",表示男子达到弱冠之年时会举行的成人仪式,戴上成年人的帽子(冠)以示成年的标志。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个人发展的多样性,现代社会对于成年的界定可能会有所不同。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下,人们对于成年的认知和标志也会有所差异。因此,在现代社会中,弱冠可能仅仅是一个传统上的概念,而对于法律和社会权利方面的划分等可能会有其他标准。
弱冠是指多少岁
弱冠是指二十岁。这个词源于古代中国的传统习俗,当一个人到了二十岁时,被认为是成年人,可以开始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因此,二十岁被称为弱冠之年,意味着一个人已经进入了成年阶段,具备了一定的成熟和稳定性。这个词也常用来形容年轻人在二十岁左右的时候,正处于青春年华,充满朝气和活力。
而立,不惑,豆蔻,弱冠,古稀都代表什么年
中国古代年岁的别称不满周岁---襁褓;女孩7岁---髫年;男孩8岁---龆年;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H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j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2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