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金丹是.中国古代炼丹术名词。包括外丹和内丹两种。外丹是用丹砂(红色硫化汞)与铅、硫黄等原料烧炼而成的黄色药金(还丹)其成品叫金丹。道教认为服食以后可以使人成仙、长生不老。唐代以前金丹多指外丹。唐宋以后多指修炼内丹即把人体作炉鼎以体内的精、气作药物用神烧炼道教认为使精、气、神凝聚可结成圣胎即可脱胎换骨而成仙。原为外丹术术语。指炼丹家选用某些矿物原料所炼制的丹药,又称“仙丹”,认为服后可以长生不死。内丹术借用金丹一词指内丹。
道士是怎样修行的
道士
的终极目标就是
修仙成道,也就是
一个由平常的人变为超乎异常的仙真的过程。一般分为以下五种方式进行:一、服药。这包含了到仙境中取得长生不死之药和按方合药两大类,后者就
是
我们常说的炼丹。专业的说法这就是
“炼外丹“,因为这丹药是
体外合成的。金丹术
是
修仙术中最占重头的部分;但是
真正的丹方已经失传不少,大部分丹方里面采用金、银、汞等作原料,毒性很大,所以渐渐在没落了。二、炼气和导引
神仙家很早就将服气、炼气作为修仙的基本手段,即使服食金丹,也常将之与炼气结合起来。战国时著名文学家屈原写下《远游》,其中就提到服气的法门。后来在道教中服气的道术有很大的发展,包括服炼外气、存思、守一、胎息等等纷纭多姿的功法;与服气相关的另一类方法
是
导引和按摩,它们也是
被当成汲引气血、吐故纳新的炼气法门引入仙术的。留传到社会上,就成为一般老百姓都能锻炼的身功法了。三、内丹
内丹术
是
在服气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为外丹金丹服食的弊病越来被人所认识,所以道门中便有人转而重视开拓体内固有的资源精、气、神以炼成长生不老之躯。这种方法称为内丹术。之所以有内丹之称,是
相对于传统的以体外的金石为原料的金术而言。四、积累功德
为人举行各种宗教仪式、法术,以积累功德,最后到达仙人的境界。道教素来擅场于举行各类法术为民众和社会消灾祈福,这类法术又都形成了具有很强针对性但又具有许多共同特征的仪式,道门中称科仪、科范、仪范,其中以斋法和醮法为主要表现形式,所以一般斋醮联称,泛指各类仪式。这些仪式
是
沟通人神的主要途径,道门中认为,施行的结果是
为民众排难,同时又是
为自己积功,虔诚行之,久则成道。五、
是
在人间建功立业而又不忘根本,功成身退之后,也能成仙,或死后封神。大凡在历朝祀典中进入道教神谱的,如关帝、都天大帝(张巡)、岳元帅(岳飞)等,都是
这一类功德成神者。值得注意的
是
,道教的修仙途径虽然有上述种种分别,但在实际的修仙活动中,却是
诸法共修,相互配合的。——你所问的打坐,就体现在第二、第三条之中。
修真的等级划分详解
修真的等级划分:筑基、开光、融合、心动、金丹、元婴、出窍、分神、合体、洞虚、大乘、渡劫。
1、修真的等级划分:筑基、开光、融合、心动、金丹、元婴、出窍、分神、合体、洞虚、大乘、渡劫。
2、凡人→仙人→混元级(圣人)→天道级→大道级
即,炼气→筑基→金丹→元婴→化神→渡劫(合道)→地仙→天仙→金仙→太乙金仙→大罗金仙→准圣→混元大罗金仙(圣人)→天道→大道。
3、炼精化气(旋照、开光、融合)
炼气化神(心动、灵寂、金丹)
炼神还虚(元婴、出窍、分神)
炼虚合道(合体、渡劫、大乘)
4、道教将内丹术境界划分为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了却因果后合道成圣,修得大罗道果,超凡入圣,万劫不灭,因果不沾,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天道不灭,圣人不死。
金丹四百字序释文
《金丹四百字》
乃 宋紫阳真人成道以后,遗与马处厚之文。其文初无定名,后人因其无名,即以《金丹四百字》名之。是文其言约而不繁,其义显而且明,与《悟真篇》相为表里。
《悟真篇》细分药物火侯,《四百字》总撮始终大义,两者一而二,二而一也。但《四百宇》自宋迄今,注释者甚多,或以炉火解,或以搬运解,求其传真写神,发其藏蕴者,卒不可得。
予不忍祖师法宝埋没,遂逐段细释,破其譬象,明指何者是鼎,何者是炉,何者是药,何者是火,何者是有作,何者是无为,字字分晰,句句辨别,剥核见仁,碎骨露髓,宝函珠玉,明明朗朗,庶乎阅者一目了然,不为邪说淫辞所惑矣。
注既成,犹恐学者躐等而求,妄冀速验,因附以二十四要、二十四诀,使学者循序而进,自卑登高,足踏实地而行,自有深造自得之时,亦可不枉费功力矣。
嘉庆十二年岁次丁卯冬至月朔三日栖云山素朴散人自序。
评论列表